大模型迎拐点时刻,AI Infra赛道开卷,AI落地加速!
原标题: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上海站圆满收官,第二日AI Infra峰会演讲精华一文看尽
文章来源:智东西
内容字数:12470字
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回顾
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上海站)于12月6日圆满落幕。为期两天的大会吸引了超过4000人报名,1200位观众到场,线上观看人次更是超过104万。此次大会以“智能跃进 创造无限”为主题,汇聚了51位来自产学研投的嘉宾,交流生成式AI的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
1. AI Infra的崛起
大会的AI Infra峰会上,嘉宾们探讨了AI基础设施在当前生成式AI发展中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学的戴国浩教授强调了提升单位算力的token吞吐效率,并提出软硬件协同优化的必要性。此外,北电数智的郭文分享了如何通过AI工厂填补国产算力供给与需求的断层,推进智算中心的发展。
2. 技术分享与行业挑战
多位嘉宾分享了各自的技术创新及应对行业挑战的方案。阿里云的丛培岩介绍了灵骏智算集群的设计,强调了高稳定性的GPU集群在AI企业全球布局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光羽芯辰的周强提到个人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将解决现有大模型的局限。
3. RAG与向量数据库的机遇
在下午的讨论中,嘉宾们探讨了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与向量数据库的结合。腾讯云的谢宇介绍了其向量数据库的优化措施,提升了召回率,助力企业挖掘数据价值。英飞流的张颖峰则认为,长文本大模型和RAG将长期共存,需解决推理成本和内存消耗的挑战。
4. 未来展望与合作共赢
大会最后,嘉宾们一致认为,生成式AI产业化落地需要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合作与共赢。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行业参与者需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进步与商业化落地。期待2025年更多线下大会的召开,持续关注生成式AI的发展动态。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智东西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智能产业新媒体!智东西专注报道人工智能主导的前沿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带来的千行百业产业升级。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