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将 o1 当做模型了。
原标题:o1不是模型?24小时热度暴涨,奥特曼、Brockman在线围观
文章来源:机器之心
内容字数:5133字
OpenAI o1 模型:并非机器人,而是报告生成器
近期,一篇题为《o1 isn’t a chat model(and that’s the point)》的文章引发热议,OpenAI CEO Sam Altman 和总裁 Greg Brockman 也参与了讨论。文章指出,OpenAI 推出的 o1 模型并非一个模型,其定位更接近于一个报告生成器。
误用导致负面评价
1. 许多用户,包括前 SpaceX 软件工程师 Ben Hylak,最初将 o1 当作模型使用,导致体验不佳。他们抱怨 o1 响应速度慢,输出内容自相矛盾,甚至包含无关信息。
2. Hylak 最初认为 o1 糟糕透顶,但在与其他用户的交流中,他意识到自己误用了该模型。
3. Altman 也表示,观察到用户在学会正确使用 o1 后,对其评价发生了转变。
o1 模型的正确使用方法
1. **提供海量上下文:** 与传统的模型不同,o1 需要大量的上下文信息才能有效工作。这就像向一个新员工交代任务,需要详细说明背景、目标和所有相关细节。
2. **清晰的目标描述:** 专注于准确描述你想要什么,而不是告诉模型如何去做。让 o1 自主规划和解决问题。
3. **避免来回迭代:** 不像模型那样需要多次交互,o1 更适合一次性提供所有信息,然后等待其生成报告。
o1 模型的优缺点
1. **优点:** o1 擅长一次性处理大量数据,例如代码文件或数据库架构;减少幻觉,在医疗诊断和解释复杂概念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对生成结果进行评估。
2. **缺点:** 不擅长以特定风格写作;不能构建整个应用程序,只能完成单个文件或功能的构建;响应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
o1 模型的未来应用
1. 由于其高延迟特性,o1 更适合那些能够容忍较长等待时间的应用场景,例如后台任务处理。
2. o1 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报告生成器”的特性,这将使其在一些特定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3. 未来 o1 模型的实际应用将取决于开发者如何根据其特性进行产品设计。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机器之心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专业的人工智能媒体和产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