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正从拼参数转向拼应用。
原标题: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的标杆,都在这场大会上了|甲子光年
文章来源:甲子光年
内容字数:11537字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从参数竞争到应用为王
2024年,人工智能热度不减,全球涌现出Sora、GPT-4o、OpenAI o1等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以及Character.ai、Perplexity、Cursor等创新应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也取得显著进展,大模型技术日趋成熟,但竞争模式正发生转变。
1. 从“拼参数”到“拼应用”的转变
早期中国大模型发展经历了激烈的“百模大战”,各厂商投入巨资提升模型参数,但高昂的成本和遥遥无期的盈利,导致价格战爆发。然而,单纯提升通用大模型性能已难以带来显著进步,产业发展需要转向落地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在2024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上均指出,大模型需解决具有“涌现性”的数据问题,并结合具体行业场景,才能实现价值落地。目前,中国大模型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商业场景不明确、工程化能力不足、行业大模型不完善以及企业认知不足等。
2. 海淀区: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的探索
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 发布多项政策支持大模型发展,包括资金扶持、算力建设、数据资源共享等。
- 推出“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概念,建设先导区,打造城市智能底座。
- 建设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海量数据资源。
- 设立科技成长基金,投资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发布《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遴选典型案例,推动应用落地。
入选“2024年度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典型案例”的企业,如深势科技、银河通用等,展现了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工业制造、零售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3. 产业出题,搭台,企业答题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企业数量和市值均大幅提升。海淀区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表现突出,拥有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并积极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超节点算力集群创新联合体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智算基础设施向更高水平发展。海淀区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平台建设等方式,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化发展,助力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而言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从“拼参数”转向“拼应用”,海淀区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甲子光年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甲子光年是一家科技智库,包含智库、社群、企业服务版块,立足中国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动态跟踪头部科技企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案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安全、大健康等科技创新在产业中的应用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