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智理论的起源 The origin of human Theory-of-Mind

人类心智理论的起源 The origin of human Theory-of-Mind

原标题:人类心智理论的起源 The origin of human Theory-of-Mind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内容字数:76135字

人类心智理论起源研究:猿类与人类的差异

本文探讨了人类心智理论(ToM)的起源,并着重分析了猿类和人类在ToM能力上的差异。作者认为,猿类拥有基于“替代性期望”的ToM,而人类则拥有基于“外来心智内容”估计的ToM,两者存在质的差异。

1. 猿类与人类心智理论的对比

作者将猿类的替代性期望比作“空的轮廓”,在特定内容出现时识别该内容。这种机制无需元表征即可区分替代性期望与自身心智内容。相比之下,人类ToM需要元表征资源来区分自身心智内容与他人(外来)心智内容。

2. 人类独特ToM能力的进化优势

作者认为,估计外来内容的能力,即区分自身与他人完整心智内容的能力,源于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具有两个关键特征:(i)技术进步,需要学习和沟通;(ii)高度合作和伙伴选择,需要沟通和自我控制。为了适应这种生活方式,人类需要思考对自身来说本质上不可能的心智状态,例如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促进了外来心智内容估计能力的进化。

3. 自我意识情绪的作用

作者认为,自我意识情绪(尴尬、羞耻、内疚、自豪)的出现与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些情绪需要估计外来心智内容的能力,因为它们涉及到对他人看法的思考。此外,自我意识情绪有助于自我控制,从而支持技术进步和高度合作。

4. 沟通方式的转变:从非统一接受到统一接受

作者认为,人类与猿类沟通方式的关键区别在于接受方式。猿类接受沟通信息时,可能只关注信息的结果,无需估计生产者的意图。而人类则需要估计生产者的意图,将信息理解为针对自身的沟通行为。这种转变需要对他人心智内容进行估计,标志着人类沟通方式的质变。指向性手势的接受被用作例证,人类对指向手势的理解需要整合对物体和接收者的注视,这需要估计生产者的意图。

5. 人类眼睛的独特作用

作者提出,人类眼睛独特的白色巩膜和水平延伸,增强了目光注视方向的可见性,促进了指向手势的统一接受。这种解剖学特征可能与人类心理理论的起源同步或准同步出现。

6. 超越起源:人类心智理论的复杂功能

作者指出,虽然估计外来心智内容是人类心理理论的原始核心,但其后续发展并不局限于此。人类心理理论可以处理更复杂的功能,例如非对话式的言语错误信念测试和对自身过去或未来心智状态的思考。

7. 研究展望

作者总结了其主要和次要假设,并提出了多个可检验的问题,例如对期望的理解、猿类替代性期望的具体机制、人类沟通接受方式的转变过程等。作者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通过实证数据检验这些假设,从而进一步完善对人类心智理论起源的理解。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致力成为权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体和前沿科技研究机构

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Trae官网

相关文章

Trae官网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