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人性”?《科学》新发现:老鼠也有“救人”本能!

重新认识“人性”?《科学》新发现:老鼠也有“救人”本能!

原标题:重新认识“人性”?《科学》新发现:老鼠也有“救人”本能!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内容字数:11510字

小鼠的利他行为:挑战对“人性”的理解

本文探讨了近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两篇论文,以及一篇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论文,这些论文通过对小鼠行为的观察和实验,揭示了小鼠存在利他行为,甚至会对失去意识的同伴进行类似“急救”的行为。这一发现挑战了我们对“人性”以及利他行为的起源的传统认知。

1. 小鼠的“急救”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同伴因失去意识后,其他小鼠会主动采取一系列行动进行“急救”,包括舔舐同伴的面部和口腔,甚至会将同伴的舌头拉出来,清除口腔异物。这些行为与人类的急救措施惊人地相似,而且确实能够帮助同伴更快地苏醒。此类行为并非偶然,而是发生在同伴长时间没有反应,并且与熟悉的同伴之间。

2. 神经机制的探索

两篇《科学》论文分别揭示了小鼠利他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一篇论文指出,下丘脑室旁核中释放催产素的神经元在决定是否帮助同伴时起着关键作用。催产素与社交行为、压力和疼痛调节有关,暗示小鼠的“急救”行为可能与其大脑中参与社交行为的神经网络有关。另一篇论文则发现,内侧杏仁核对小鼠的利他行为至关重要,并且在同伴无意识和应激清醒两种情况下,内侧杏仁核的神经活动模式不同,表明针对同伴失去意识的“急救”行为有其独特的神经机制。

3. 行为的本能性与进化意义

研究发现,小鼠的“急救”行为在雌雄小鼠中均存在,并且在幼鼠中就会自发出现,这表明该行为很可能是一种本能,而非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可能增强了群体的生存能力。

4. 对“人性”的重新思考

过去,人们常常将利他行为视为“人性”的体现,而见死不救则被视为“人性”的缺失。然而,小鼠的利他行为表明,这种行为可能并非人类独有,而是在动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本能。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性”的定义,以及利他行为在进化中的作用。

5. 其他动物的利他行为

除了小鼠,科学家还在大象、黑猩猩和海豚等群居哺乳动物中观察到过类似的救助同伴的行为,进一步支持了利他行为在动物界普遍存在的观点。 这些观察结果与小鼠实验结果相互印证,共同拓展了我们对动物社会行为的理解。

6. 未来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例如深入研究利他行为的神经机制、遗传基础以及在不同物种中的普遍性,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并对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社会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致力成为权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体和前沿科技研究机构

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Trae官网

相关文章

Trae官网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