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电影,爆赚8亿

AI电影,爆赚8亿

核心观点:

  • 好莱坞大片制作成本高昂,市场票房却持续下滑,陷入发展瓶颈。
  • Utopai Studios 作为一家“AI 原生影视工作室”,利用 AI 和 3D 技术,旨在降低影视制作成本,实现导演和编剧的创作愿景。
  • Utopai Studios 已获得 1.1 亿美元预售,并与 K5 Intl. 和 Opsis 等行业巨头合作,正在深度融入全球影视制作和发行体系。
  • 公司将 AI 与成熟的 3D 资源库相结合,并通过搭建可编辑的 3D 结构来保证 AI 生成画面的可控性和一致性,从而实现高效的影视内容生产。

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观众对于视觉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期待更宏大的场面和更逼真的特效,这直接推高了电影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流媒体平台的崛起分流了大量观众,导致院线票房收入持续低迷。据统计,2023 年北美票房收入已远低于 2019 年同期水平,而与此同时,电影的平均制作预算却屡创新高。《印第安纳琼斯 5》等影片的预算更是刷新了历史记录。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让传统的好莱坞陷入了发展的僵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家名为 Utopai Studios 的公司异军突起,声称自己是“首家 AI 原生影视工作室”。Utopai Studios 的核心理念并非用 AI 取代导演和编剧,而是赋能他们,将那些因预算限制而难以实现的宏大故事变为现实。与许多停留在概念阶段的公司不同,Utopai Studios 已经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目前,Utopai Studios 已立项了两部重磅作品:《科尔特斯》(Cortés)和科幻剧《太空计划》(Space)。前者是一部史诗电影,由奥斯卡提名编剧尼古拉斯·卡赞执笔,讲述了 16 世纪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宏伟故事,这一题材因其庞大的规模和高昂的制作成本,长期以来被认为“拍不起”。后者则是一部八集科幻剧,被誉为“《壮志凌云》遇上《世界大战》”,描绘了年轻飞行员们肩负保卫地球、对抗外星威胁的重任。这是一部对特效要求极高的作品,在传统制作模式下,其投资门槛将是天文数字。

AI电影,爆赚8亿

《太空计划》静态图

值得注意的是,Utopai Studios 的项目尚未正式上映,就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公司通过预售,成功斩获了 1.1 亿美元的资金,这笔巨款直接将 Utopai Studios 推入了与好莱坞一线大制作同等的行列。更令人称道的是,Utopai Studios 还与两大行业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一是拥有丰富国际发行经验的 K5 Intl.,该公司曾负责《与狼共舞》等经典影片的全球销售;二是顶尖的预可视化公司 Opsis,其参与过的项目包括《权力的游戏》和《美国队长》等。这些合作标志着 Utopai Studios 正式融入全球电影的制作和发行网络。

Utopai Studios 的前身是 Cybever,一家最初专注于 3D 世界生成的公司。该公司最初涉足游戏领域,通过将 AI 技术与成熟的 3D 资源库相结合,实现了高效的场景构建。与传统耗时数周甚至数月的建模过程相比,Cybever 的技术可以将时间缩短至一天,效率提升 70% 以上。开发者只需输入简单的提示词,就能快速生成可编辑的 3D 世界。

然而,Cybever 的团队很快意识到,相比于游戏领域,影视行业在内容生产方面拥有更大的潜力和市场。在影视制作中,前期场景搭建和预可视化是耗时最长、成本最高的环节。因此,在 2025 年,Cybever 正式转型为 Utopai Studios,成为一家以 AI 为核心的影视工作室。

Utopai Studios 解决 AI 生成视频一致性和可控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 3D 结构化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逐帧生成,Utopai Studios 先构建一个可编辑的 3D 布局,将场景、机位、人物走位、灯光等所有元素置于三维空间中,让每一帧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随后,再利用 AI 对画面的质感和光影进行渲染。这种方法确保了镜头切换时的空间逻辑不会混乱,无论镜头大小,都能保持连贯性。同时,导演可以像在实际片场一样,地调整机位和走位,而无需进行大段的视频重制。这极大地缩短了前期制作时间,并显著降低了成本。

Utopai Studios 的 3DTown 系统便是这一技术的有力证明。只需一张俯视图,系统就能生成一座包含道路、建筑和街区的完整城镇。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在画面质量、布局合理性以及用户满意度方面均获得了高度评价。

更令人惊叹的是,Utopai Studios 能够实现剧本到故事板,再到可交互 3D 场景,最终生成可控视频的全流程自动化。上传剧本后,系统会自动拆解场景,生成关键镜头的故事板,然后利用 3D-EnGen 将故事板转化为可交互的 3D 场景,最后一键生成可控视频。这一流程的灵感来源于创始人沈晓玲在谷歌 X 实验室机器人和 AI 仿真领域的经验,她深知“让机器理解环境结构”的重要性,并将这一理念成功应用于数字内容创作。

Utopai Studios 拥有一支技术与艺术兼备的团队,CEO 沈晓玲来自谷歌 X 实验室,CTO 杨杰在空间计算机器学习领域拥有深厚造诣,而联合 CEO Marco Weber 则是好莱坞资深制片人,美术总监和导演团队也曾参与过《刀锋战士》、《中途岛》等大片项目。在好莱坞面临成本挑战和模式困境的当下,Utopai Studios 提出的 AI+3D 布局方案,为电影制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预示着一个可能颠覆行业格局的新时代的到来。

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蝉镜AI数字人

相关文章

蝉镜AI数字人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