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赋能:我的两年半工作与生活重塑之旅
从一个AI技术的尝鲜者,到如今深度融入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AI的冲击力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抱AI,探索其无限可能。我的团队也借此东风,在产品规划、需求拆解、原型设计、前后端研发、运维部署等全流程实现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并将AI应用切实融入了业务实践。本文将深入剖析AI在过去两年半里为我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我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与AI协同的新工作流的。
距离我上次分享“AI时代来了,还在自己写代码?Prompt Engineering你会了吗?”已近两年半。回首望去,当年那些尚显新颖的AI应用场景——需求分析、编程辅助、语义揣摩、日程规划、游戏开发、学习辅导——如今已悄然成为现实。从最初的好奇探索,到如今撰写大量文章、进行分享和讲座,我愈发感受到AI带来的颠覆性力量,以及人们对其日益增长的兴趣和多样化的应用方式。在此过程中,我也不断学习,拓展了新的AI使用边界。我的团队更是如此,如今已能实现从产品规划到全流程闭环的AI驱动研发,极大地提升了业务效率。
工作篇:AI驱动的效率
声明:大部分AI工具需联网使用,请务必注意数据隐私和安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工作场景下,我将重点介绍几款高频使用的AI工具及其应用方法。许多人通过“Vibe Coding”(即Prompt Engineering的升级版,增加了Agent执行能力,减少人工干预)体会到AI在工作效率上的提升。然而,AI的变革不应止于少数人,我将分享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助力大家在更多领域提高效率。
第一阶段:信息处理与规划——工作的起点
无论是启动新项目、处理日常事务,还是规划工作日程,信息处理与规划都是一切工作的基石。
1.1 信息获取与整合:深度研究与知识库构建
场景:研读行业报告、分析竞品动态、学习新技术、理解客户需求文档、消化冗长的邮件与会议纪要。
工具:Gemini、ChatGPT、NotebookLM
1.1.1 深度网络数据检索 (Deep Research)
Gemini和ChatGPT作为顶尖的大语言模型,在信息获取方面各有千秋。ChatGPT在内容质量上略胜一筹,而Gemini则在速度上更具优势。它们的核心能力在于“Deep Research”——AI自主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整合多源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以报告形式输出。这相当于AI接收指令后,自主调用多个操作(Agent)来完成任务。它会不断尝试不同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或专业期刊网站(如arXiv)上进行信息检索,然后深入阅读,交叉比对数据,最终提供详尽解答。例如,获取“大语言模型工具对比”的相关数据,只需设定研究主题,AI便能输出完整的思考和查询链路,甚至列出引用的文献,极大地节省了我们逐个网站查找和阅读的时间,效率提升可达95%。

1.1.2 自有数据整合与查询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将AI检索到的公开信息与自有方案、文档进行交叉比对,甚至整合音频、视频等非文本信息。NotebookLM,一款基于Gemini大语言模型的工具,能够通过文章链接、视频、音频、自建文档等,构建个人或项目的知识库。例如,将Deep Research生成的文档与YouTube上的评测视频链接相结合,NotebookLM可以提问、查询、生成简报,甚至以播客的形式进行对话问答,极大地方便了困惑的解答和知识的梳理。


1.2 思考与创意生成:AI赋能的头脑风暴
场景:针对问题或目标进行头脑风暴,构思解决方案、策划活动、设计新功能。
AI应用:与ChatGPT、Claude或Gemini进行对话式头脑风暴,让AI扮演不同角色(如“挑剔的用户”或“资深架构师”)以激发灵感。
1.2.1 澄清需求本质:扮演“产品经理”
面对新需求,尤其是陌生的系统,AI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是什么”。通过让AI扮演“资深产品经理”,深挖需求背后的商业逻辑和用户价值。例如,对于“为电商App增加商品推荐模块”的需求,AI可以清晰地阐释其核心价值和对公司的益处,并列出可能包含的子功能。


1.2.2 技术选型与方案设计:扮演“资深架构师”
在明确需求后,AI能辅助进行“怎么做”的思考。让AI扮演“经验丰富的电商系统架构师”,针对现有技术栈(如Java Spring Boot微服务架构),提供至少两种技术实现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开发复杂度和对现有系统的影响。AI能够快速勾勒出技术轮廓,并进行多方案对比,为技术选型提供专业建议。

1.2.3 风险评估与压力测试:扮演“魔鬼代言人”
为了确保方案的稳健性,可以要求AI扮演“挑剔的工程师”或“QA测试”,对初步方案进行“攻击”,提前暴露潜在风险。AI能够从性能、可扩展性、数据一致性、安全性等多个角度,指出方案可能存在的缺陷。

1.3 制定计划与任务拆解:将方案转化为行动
场景:将已确定的方案细化为可执行的任务清单。
AI应用:让AI扮演“敏捷开发教练和技术组长”,将方案拆解成详细的开发任务清单,包括任务分组、子任务、描述、完成标准,并指出依赖关系。通过Markdown表格形式输出,便于后续导入项目管理工具。

此外,借助Napkin等工具,可以将文档内容转化为可视化图表,如流程图、思维导图,更清晰地梳理步骤和逻辑。

第二阶段:执行与产出——AI驱动的开发与运维
在完成产品规划和需求拆解后,AI在实际执行阶段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
2.1 原型图设计:快速可视化界面
AI应用:利用ChatGPT、Claude或Gemini的Canvas功能,直接生成页面绘画。对于专业设计师,Stitch或CodeBuddy等工具能通过文本/图片描述生成Figma原型设计图。


2.2 前后端开发:高效代码生成与优化
工具:Cursor、Claude Code、Trae、Cline、RooCode、AMPCode、AugmentCode、CodeBuddy等。
2.2.1 提升AI代码生成效果
AI代码生成效果不佳的原因往往在于上下文信息不足。提供越详尽的上下文,AI的表现越出色。例如,为电商推荐系统V1.0设定明确的角色(顶级电商公司架构师)、项目目标(构建可扩展、高性能的推荐系统)、核心用户故事、技术栈选型、系统架构与组件规格、数据模型与API契约,以及详细的交付要求。AI能够基于这些信息生成高质量的代码,包括后端微服务、Spark作业、Docker Compose文件和详细的README文档。
关键提示:
- 上下文是关键:提供详尽的项目背景、技术栈、用户故事、数据模型和API契约。
- 选择强大的模型:Claude等拥有大上下文窗口的模型在处理复杂项目时表现更优。
- 优化上下文管理:通过建立全局索引、生成README文件、使用Project Memories等方式,帮助AI更好地理解项目代码库。
- 预先规划与测试:利用AI的Plan Mode生成开发计划,并要求在执行过程中提供单元测试,避免返工。
2.2.2 大型项目中的AI编码
对于大型项目,AI的上下文窗口限制可能导致效果下降。通过建立全局索引、生成项目README文件,以及利用Project Memories等机制,可以显著提升AI对代码库的理解和编码质量。
2.3 运维部署:赋能非运维角色的部署能力
AI的普及使得非运维角色的开发人员也能轻松掌握部署和运维技能。通过不断向AI提问,可以了解和执行部署系统所需的各种命令,极大地降低了跨角色的协作门槛。
第三阶段:总结与复盘——持续改进与知识沉淀
此阶段旨在对产出结果进行审视,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优化方向。
沟通与协作:AI助力高效会议
应用:腾讯会议AI助手等工具,可自动进行语音转文字,并在会后生成会议纪要、提炼待办事项。这使得团队成员能全身心投入讨论,无需分心记录,会后即可获得清晰的会议成果。
总结、汇报与复盘:代入上级视角
AI可以帮助我们跳出自身视角,代入上级或客户的关注点。通过喂给AI过往的沟通记录和要求,让它扮演上级角色,进行提问和刁难,从而更好地提炼工作亮点,呈现价值和收益。
生活篇:AI赋能的个性化体验
AI不仅重塑了我的工作方式,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
育儿&游戏:AI的公平与个性化
AI消除了职业边界,带来了更多公平。它为每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力边界,使得个人也能完成过去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专属老师:AI驱动的教育平权
AI可以为每个人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体验。无论身处何地,AI都能像一位耐心、专业的老师,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解答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ChatGPT的Voice Mode,尤其适合儿童教育,能够耐心解答各种问题,不会像真人老师那样感到不耐烦。
智能伴游:博物馆的AI导览
在参观博物馆时,AI(如Gemini Live Mode)能够通过摄像头实时讲解文物和历史,如同私人导游一般,极大地提升了参观体验和学习效果。
故事专家:个性化童话创作
为了给孩子讲独一无二的故事,AI可以根据关键词、角色等元素,现场构思并续写故事,并利用NotebookLM记录和管理故事内容,甚至生成播客,方便回味。

游戏设计师:圆梦童年与创意无限
AI使得复刻童年游戏、设计专属游戏成为可能。例如,复刻多人联机版贪食蛇,制作专属于孩子的Minecraft,甚至为Chrome离线小恐龙编写机器学习程序以获得高分。
更多场景:AI的多元应用
AI在生活中的应用远不止于此,例如利用文生图能力设计会海报、借助AI调和家庭误会、以及进行详细的旅行规划对比等,都极大地便利了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