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研究也能借鉴印象派?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竟然是3D模型

AIGC动态11个月前发布 机器之心
14 0 0

AI研究也能借鉴印象派?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竟然是3D模型

AIGC动态欢迎阅读

原标题:AI研究也能借鉴印象派?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竟然是3D模型
关键字:方法,服装,角色,建模,作者
文章来源:机器之心
内容字数:4192字

内容摘要: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rome rome创建逼真的动态虚拟角色,要么在训练期间需要准确的 3D 配准,要么在测试期间需要密集的输入图像,有时则两者都需要,也许 D3GA 是你需要的。在 19 世纪,印象主义的艺术运动在绘画、雕塑、版画等艺术领域盛行,其特点是以「短小的、断断续续的笔触,几乎不传达形式」为特征,就是后来的印象派。简单来说印象派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不追求形式的精准,模糊的也合理,其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
在 D3GA 中,作者的目标反其道而行之,是希望创建像照片般逼真的表现。在 D3GA 中,作者对高斯泼溅(Gaussian Splatting)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作为现代版的「段笔触」,来创造实时稳定的虚拟角色的结构和外观。印象派画家莫奈代表作《日出・印象》。对于虚拟形象的构建工作来说,创造驱动型(即可以生成动画新内容)的逼真人类形象目前需要密集的多视角数据,因为单目方法缺乏准确性。此外,现有的技术依赖于复杂的预处理,包括精确的 3D 配准。然而,获取这些配准需要迭代,很难集成到端到端的流程中去。而其它不需要准确配准的方法基于神经辐射场(Ne


原文链接:AI研究也能借鉴印象派?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竟然是3D模型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机器之心
作者微信:almosthuman2014
作者简介:专业的人工智能媒体和产业服务平台

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