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计算创世纪:生命即代码,代码即生命,自然如斯,技术亦然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内容字数:50576字
科技世代:生命即代码,代码即生命
本文探讨了生命与计算的深刻联系,认为生命本质上是计算过程,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这一观点。文章由Blaise Agüera y Arcas撰写,发表于2024年8月19日。
1. 生命起源:无生源论与共生
文章首先回顾了生命起源的争论,介绍了“RNA世界”和“代谢优先”两种理论。作者强调,生命起源并非单一,而是多个简单复制实体通过共生,逐步演化成更复杂系统的过程。真核细胞的形成以及多细胞生命的出现都是共生的例证,这与达尔文渐进式进化论有所不同,突显了重大进化转变的跳跃性。
2. 计算的本质:图灵机与冯·诺依曼架构
文章指出,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受益于计算机科学。图灵机理论奠定了通用计算的基础,而冯·诺依曼架构则将理论转化为现实。作者解释了通用图灵机的核心要素:指令改变环境,并具备条件分支能力。这为理解生命与计算的联系提供了理论框架。
3. 功能主义:功能而非机制
文章强调,大脑和计算机都由其功能而非机制定义。通过神经元替换的思维实验,作者说明功能的重要性。DNA作为“程序”的观点并非比喻,而是事实。图灵测试的意义在于,当程序功能上与人类智能无异时,即可认为其具有智能。
4. 自我复制:冯·诺依曼的预见
冯·诺依曼设想了一种由标准化部件组成的自器,这与生物体繁殖的机制相符。他提出“机器A”(执行指令)和“机器B”(复制指令)的概念,这与DNA、DNA聚合酶和核糖体的功能对应,预见了生命自我复制的机制。
5. 生命与计算的等价性
文章指出,生物计算和数字计算存在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计算。生物计算具有随机性、大规模并行性和微妙的反馈效应,这使得人工推理生物计算非常困难。然而,图灵的通用计算理论表明,所有计算本质上是等价的,任何生物系统能计算的函数,图灵机也能计算。
6. 人工生命:模拟实验
作者及其团队通过模拟实验,利用Brain编程语言,在一个包含大量随机代码的“汤”中,模拟了生命自发出现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允许计算的环境中,具备噪声源和足够时间,生命(即自复制程序)会自发出现。这支持了生命依赖计算的观点。
7. 热力学与计算的统一
文章将热力学与计算理论相结合,解释了生命看似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现象。生命系统需要能量输入,而计算过程本身就消耗能量,产生热量。生命作为统计过程的可预测结果,而非神秘莫测的现象。
8. 复杂性:共生而非单纯的达尔文选择
模拟实验现的复杂性并非单纯的达尔文选择结果,而是共生作用的结果。不完美的不断组合,协同工作,产生比单独更强大的,从而导致复杂性的指数级增长。
9. 生态系统:生命与技术的统一
文章总结道,生命是代码,代码是生命。生命在各个尺度上都是一个生态系统,技术与自然并非截然不同,而是生命演化的最新阶段。技术系统也具备目的性,并以某种方式在复制和演化。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是人类最新的重大进化转变。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致力成为权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体和前沿科技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