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的故事在AI时代重演。
原标题:AI创企暴雷!90后女创始人欺诈被捕:涉案7000万,或面临40年刑期
文章来源:智东西
内容字数:6270字
AI时代的“坏血”:AllHere公司创始人因欺诈案被捕
本文讲述了美国AI教育创企AllHere公司创始人Joanna Smith-Griffin因涉嫌近千万美元的证券欺诈、电汇欺诈和严重身份而被捕的故事,揭露了AI投资领域中存在的风险与泡沫。
1. AllHere的崛起与陨落
AllHere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开发AI教育机器人“Ed”,宣称其用户遍布全美9100所学校。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宣传,AllHere获得了哈佛校友基金等机构的投资,并于2023年公布了760余万美元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试图进行B轮融资。然而,外部审计发现其营收数据被夸大了近700倍,大白后,AllHere破产,员工被遣散。
2. 创始人Smith-Griffin的欺诈行为
Smith-Griffin作为AllHere的创始人兼CEO,拥有公司财务的绝对控制权。她通过伪造财务报表、冒充财务顾问等手段,投资者和客户,从2020年的A轮融资开始,就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A轮融资中,她将5400美元的实际ARR夸大至370万美元,并虚构了大量客户。在2023年寻求B轮融资时,她再次夸大公司财务状况,最终被投资者识破。
3. 投资者的警觉与调查
AllHere的投资者在发现Smith-Griffin迟迟不提供财务报表后,主动联系会计公司,从而发现了公司财务数据的巨大差异。他们与会计公司和所谓的“外部财务顾问”(实际上是Smith-Griffin伪造的身份)沟通后,揭露了Smith-Griffin的欺诈行为。董事会随后取消了Smith-Griffin的职务和银行账户权限,AllHere最终申请破产。
4. 案件的影响与警示
Smith-Griffin的案件引发了业界震动,《福布斯》和Inc.杂志已将其从相关榜单中移除。洛杉矶联合学区,作为AllHere唯一一个签订大额合同的学区,也暂停了与AllHere的合作。该案警示着AI投资领域需要回归理性,避免盲目追逐故事而忽略实际价值,加强对创业公司财务状况的审计和监管。
5. 与“坏血”案的对比
AllHere的案例与2018年的“坏血”案(Theranos公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体现了创业公司为了追求融资和估值而进行造假,最终导致公司崩塌,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这提醒我们,在充满的投资市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严谨的调查至关重要。
AllHere的破产是AI投资热潮中一个警示性的案例,它再次强调了在投资决策中,扎实的尽职调查和对财务数据的严格审查的重要性。随着AI投资回归理性,类似的“泳者”或许会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智东西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智能产业新媒体!智东西专注报道人工智能主导的前沿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带来的千行百业产业升级。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