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如何“学会”不再害怕?视觉皮层的奇妙作用

Science: 如何“学会”不再害怕?视觉皮层的奇妙作用

原标题:Science: 如何“学会”不再害怕?视觉皮层的奇妙作用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内容字数:11295字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大脑如何克服本能恐惧

本文总结了伦敦大学学院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揭示了动物(以小鼠为模型)克服本能恐惧的精确大脑机制,并探讨了其对恐惧相关疾病治疗的潜在意义。

  1. 本能恐惧与抑制

    动物的本能反应,例如面对威胁时的逃跑行为,是由脑干通路驱动的,无需学习。然而,环境变化要求动物能够抑制不再合适的本能反应。这项研究旨在探索动物学习抑制本能恐惧反应的神经机制。

  2. 实验设计与光遗传学

    研究人员利用模拟猛禽袭击的视觉诱发小鼠的逃跑行为。通过逐步增加对比度并阻挡逃生路线,迫使小鼠适应威胁。同时,他们运用光遗传学技术,精确操控小鼠特定脑区的神经活动,以探究其作用。

  3. 后外侧高视觉区(plHVAs)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抑制小鼠大脑后外侧高视觉区(plHVAs)的神经活动,会阻碍小鼠学习抑制逃跑反应。这表明plHVAs在学习抑制本能恐惧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plHVAs通过一条通往腹外侧膝状核(vLGN)的神经通路来实现这一功能。

  4. 腹外侧膝状核(vLGN)的可塑性变化

    研究证实,plHVAs到vLGN的投射是学习抑制本能恐惧反应的关键路径。学习完成后,plHVAs的作用不再必要,而vLGN神经元群体内的可塑性变化则至关重要。vLGN神经元通过内源性素(eCB)介导的长时程抑制,减少了其抑制性输入的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抑制下游脑区活动,阻止逃跑反应。

  5. 挑战传统观点与潜在应用

    该研究挑战了传统观点,即大脑皮层是学习和记忆的主要中心。研究发现,vLGN而非视觉皮层存储了这些重要记忆。这一发现为认知新皮层过程与脑干介导行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线索。研究结果对开发治疗恐惧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恐惧相关疾病的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6. 研究不足与未来方向

    尽管该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不足。对plHVAs到vLGN通路中具体的神经元类型和分子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人类行为和心理治疗的应用也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揭示了大脑如何通过视觉皮层的指令,利用特定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来学习抑制本能恐惧反应。未来研究将继续深入探索这些神经通路和机制的细节,为人类心理健康和行为调控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致力成为权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体和前沿科技研究机构

阅读原文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