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科学
首位华人诺奖得主李政道逝世,享年 98 岁,他为更多中国天才打开了一扇门
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美国时间 8 月 4 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 98 岁。 李政道教授 1926 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是 2...
“3分钟热度”真的只能持续3分钟吗?
当暑假的大门缓缓打开,我怀揣着雄心壮志:“要啃下那本砖头厚的📚,成为🎸的演奏高手,还要掌握一项让人眼前一亮的🎨技能。” 现在这些计划进展得如何了?嗯,让...
Science长文综述:什么是科学学
导语随着科学进步,对引文网络、研究成效、科学政策等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逐渐形成了一个交叉学科——科学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2018 年,网络科学家...
「机器学习之父」Mitchell 撰文:AI 如何加速科学发展,美国如何抓住机遇
来源:ScienceAI 编辑:ScienceAI 近日,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教授,有着「机器学习之父」之称的 Tom M. Mitchell 撰写了新的 AI fo...
谈生命科学等领域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的获得与评价 | 科技导报
来源:科技导报 本文通过生命科学领域的多个案例,阐述了基础研究是以认识自然本质并获得全新知识为宗旨、由人类好奇心而非社会需求所驱动;获得和评价原创性...
香港理工大学 MIND 实验室招收进化计算/类脑计算/语音信号处理等方向全奖博士生/博士后
学校简介 香港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是一所位于中国香港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坐落于香港九龙红磡湾。在2024-25年度,香港理...
英伟达Jim Fan:当前处于第二波智能体浪潮,其包含软件智能体和具身智能体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支持:Ren 排版:刘雅坤 当 ChatGPT 首次发布时,人工智能领域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手。但在过去的一年里,这种兴奋转向了...
纯基础研究中科学思维的探讨 | 科技导报
来源:科技导报 本文讨论了自然科学理论革新的4种纯基础研究思维模式,即经典的还原论模式、数据驱动模式、AI生成协同模式和复杂系统思维模式,分析了这4种纯...
2035发展战略:天文学篇 | 一看就懂的未来科学蓝图
编者按到2035年,中国科学将会有怎样的发展? 来看看大咖们怎么说吧。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
《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最新看法:科学的超级大国
来源:工信头条 饶议科学 2024年6月12日,英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红月亮升起了--中国成为了科学的超级大国”。配的封面为:“中国科学的崛起--欢迎还是担...
生命大科学:从微观到介观的组学研究
本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年第5期“专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吴家睿1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2 上海交通大学 主动健...
诺奖得主皮布尔斯:物理学的社会本质
来源:哲学园撰文:P. J. E 皮布尔斯 翻译:武星科学是什么,知识是什么?如果去问一位非专业人士,答案可能是随处可读到、显而易见的。但这些问题是科学哲学...
微软推出自定义版Copilot,掀开AI生产力又一章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运营/排版:何晨龙 太平洋时间 2024 年 5 月 21 日,微软在美国西雅图举办 Build 开发者大会,主要围绕 AI PC、Copilot、小语言模型、...
微软研究院刘铁岩:AI for Science,憧憬一个人人都可参与科学发现的未来
来源:ScienceAI 作者:刘铁岩 正处于起步阶段的AI for Science被认为是科学发现的第五范式。尽管目前对于AI for Science的定义和研究方向仍有诸多讨论,但这...
AI正在改变所有学科?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大科学时代来了
大数据文摘受权转载自知识分子 图源:Pixabay 斯坦福大学《AI指数报告》(AI Index Report)一向是国际AI界关注的“年度成绩单”[1]。今年新发布的报告里,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