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I手机排行榜,苹果凭啥是第一?作者|云鹏编辑|心缘今天,一个朋友突然告诉我,他被一张AI手机份额图整“破防”了:▲2024年三季度中国大陆AI手机出货量份额,来源:Canalys他手里拿着最新发布的iPhone 16 Pro Max,半怒半笑着大声质问我:“我那么大个AI,去哪了?”的确,即便发布了整整半年,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在国内依旧是不可用的状态。最近有媒体报道称,苹果准备用百度的文心一言,但细节还没谈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百度大模型在适配iPhone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百度和苹果双方在用户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面存在分歧:百度希望保存数据训练模型,但苹果的隐私政策不允许收集这些数据。不管最终苹果AI在国内要怎么做,但至少目前,国内iPhone用户并不能用到发布会上库克画的那些AI大饼(不用特殊方式的话)。▲9月10日,苹果智能中文发布时间官宣所以Canalys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不符合实际体验”的结论?答案也很简单,因为Canalys报告中对AI手机的定义是“Al-capable smartphone ”——具有AI能力的智能手机。你可以用不了,但我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就是AI手机。根据另一家市研机构IDC的定义,AI手机有几个关键指标和特性:算力大于30TOPS的NPU、支持生成式AI模型的SoC、可以端侧运行各种大模型。用这个标准来看,搭载A18 Pro的iPhone 16 Pro Max的确是一部货真价实的AI手机。我跟他说,没关系,虽然苹果用不了,但你可以看看国内,现在单从落地AI功能的速度上来看,国内厂商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了。过去2个多月,国产AI手机新品密集发布,OPPO、vivo、荣耀、小米、华为接连亮出AI大招,AI智能体、AI手机操作系统(AI OS)等概念走上前台,在各家厂商的PPT上频频刷屏。简单总结就是:苹果有的我也有,苹果没有的我还有。▲从左至右:华为、OPPO、荣耀、vivo、小米只需要说一句话,AI直接操作你的手机屏幕下单一杯咖啡,口味还是你最喜欢的那种;一键召唤AI识别你的手机屏幕,AI可以直接通过摄像头认识你所看到的整个世界。AI手机的发展,似乎正在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虽然近来各类AI App也十分火爆,在各大应用商店中高居下载榜前列,它们同样有着丰富的AI功能。但今天的AI手机的这些能力似乎早已不是装一个AI App就可以实现的了。▲OPPO软件应用商店搜索“AI”呈现的App结果AI手机为什么不是装了AI App的手机?当我们深入各家手机厂商发布的AI相关技术、操作系统和手机新品后,发现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虽然各家头部手机厂商没有对AI手机明确给出过定义,但我们发现近期的各类AI产品和技术井喷式爆发都在向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力:系统级个性化AI。AI手机的发展,正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方向大一统”。根据Canalys预测,2025年AI手机的渗透率可能会接近三分之一,出货量近4亿台。AI手机,的确已经成为手机行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趋势和增长点,而AI手机的发展,无疑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01.AI手机和装了AI App的手机到底有什么区别?铺开来说太广,我们先从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来说,就是算力从哪来。就目前各家AI手机落地AI功能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来看,AI手机的算力,绝大部分是从手机来。今年各家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NPU的重要性,从芯片厂到终端厂商都是如此,这也与各家强调“端侧AI落地”的基调相一致。今年高通和联发科的旗舰手机芯片,都在NPU方面进行了重点升级,从核心规格到软件层的优化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AI算力,不仅是峰值AI算力要强,还得与所有热门主流大模型都适配好,让大模型能充分调动NPU的AI算力,而不是图有个跑分好看。复杂的端侧图像识别、语音处理,实时的AI场景识别和优化,都离不开这些。相比之下,装了AI App的手机,不一定要有这么强大的AI硬件支持。因为App可以联网,可以在云端跑大模型。但云端不是万能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靠联网解决的,即使可以做,联网可能也不是最高效、最经济实惠、最安全的。全球智能手机用户40多亿人,如果每人每天每时每刻的各种AI需求,事无巨细不分大小都要跑在云端处理,成本将是天文数字。这些成本不可能无条件转嫁给消费者,厂商自己也不可能全部承担,这将成为AI初期发展、AI普惠的一大绊脚石。除了太烧钱,都跑在云端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数据隐私安全。虽然隐私安全总是听起来有些“虚”,可能对大众普通老百姓来说“感知不强”,但在苹果、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所有厂商的发布会上,数据安全问题都被重点单独强调,几家大厂几乎都发布了“芯片级”安全方案。数据安全问题,不出事则已,出事就是大事。除了数据安全,延迟和可靠性也是问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AI通话实时翻译,或者AI实时对话翻译,你一言我一语,这种实时对话的流畅度,云端显然很难保证。再比如苹果的Gemoji,AI根据你的照片实时给你生成一张表情包,以便你在对话中可以马上使用。还有部分用户的一些工作环境可能是无网络环境,如果为此就要彻底告别AI,那体验无疑会大打折扣。说到底,只要是依赖联网实现的,其稳定性就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从AI功能的实际体验上来说,AI手机和装了AI App的手机也存在很大差别。简单来说就是,AI手机能做的,AI App还真不一定能做,能做也不一定能做好。哪些不能做?很简单的一个,就是帮你操作各种复杂的手机设置,现在不论是苹果还是安卓的智能助手,都可以让所有小白直接变成玩机达人。你可以直接跟AI说,帮我关闭抖音的照片读取权限、帮我打开手机的省电模式,帮我把手机系统调成深色模式。因为AI手机上的AI是真正可以调用各种系统功能的AI,是跟系统深度打通的,在权限和安全性上,是三方App无法达到的。AI还可以在任何有文字的地方帮你总结提炼重点,从邮件、消息、浏览器到你常用的社交软件,只要是有文字的地方,就有AI文本处理。▲AI总结通知的重要内容你还可以直接跟AI说我有点困了,帮我点一杯咖啡,这时AI就会知道你常用的外卖软件、你常喝的咖啡口味,并通过手机定位找到离你最近的店铺下单。这种真正个性化的体验同样是AI App无法实现的。因为这些信息来自于系统的各个角落,来源于平时AI对我们日常操作习惯的学习、个人知识图谱的建立。比如我们的一次日程安排、一次对话、一次网络购票记录,或是一个手机中的文件、照片、视频。简单来说、系统级的操作、跨应用的调度、复杂的场景分析、智能决策执行,这些能力目前都是AI手机所独有的,AI App一般很难实现。有什么是两者都能做,但AI App不一定能做好的吗?很直观的一个就是AI图片美化,AI手机可以直接从拍照之前的AI场景识别、对象主体识别到拍摄时的AI图像处理,再到后期都AI闭眼修复、AI路人消除、AI一键美颜全面介入。整个过程非常流畅,且可以完全做到基于端侧、数据安全,处理效率也很高。相比之下,AI App所具备的AI图像处理功能可能更多停留于我们上传一张照片,然后AI进行图片风格的转换,或者进行AI美颜,功能要单一的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云端确实有其优势,比如一些非常高质量的AI图文生成,由于模型规模大、算力需求高,仍然放在云端执行更高效。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终端厂商都采用了“端云结合、端云协同”的模式来手机,其实这个“云”,一部分就是这些AI App。简单来说,能端侧做的就端侧做,端侧实在做不了的,调用一下云端大模型来做。一个核心宗旨就是,让用户想要实现的AI体验都能实现。所以说到底,AI手机跟装了AI App的手机更像是一个包含和递进的关系——AI手机>AI App手机。从AI手机发展的时间线来看,最开始手机就是装上了一些具备生成式AI功能的App,让我们看到了AI的魅力,比如装了一个ChatGPT,替代掉所有语音助手。但随着技术的发展,AI与手机的结合更深入,从硬件到软件再到操作系统,可以说哪哪都AI了,性能、影像、续航,手机的各个部分都开始应用到大模型能力。AI手机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一些关键的行业:系统级个性化AI。02.AI手机大战为什么AI智能体和AI OS这么重要?所以说到这里,我们要弄清AI手机和AI App手机的差别,核心目的就是要理解AI手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叫AI手机?从苹果到国内华米OV荣耀,我们能抓到一些共同点:AI手机会有一个AI深入介入的操作系统,还会有一个可以随时交互的强大AI智能体。就像苹果对“个人化智能”进行的定义:强大、符合直觉、内置集成、个人化、私有化。▲苹果对个人系统化智能的特性定义系统级个性化AI需要有AI智能体和AI OS,这是装几个AI App绝对无法实现的。手机厂商们不是在重复造轮子,而是在做一个全新的事情。小米的超级小爱、荣耀的YOYO、华为的小艺、OPPO的小布、vivo的蓝心小V。一转眼,过去的智能语音助手,摇身一变都成了超级“AI智能体”。本质上,这些智能助手,承担了人与AI交互入口的角色。前文提到的几乎所有AI体验,我们都需要借助与智能助手的交互来实现,比如说一句话、比如打一行字、比如拍一张照片。AI手机谁好用,第一层就是在比谁家的智能助手更好用,谁家的AI智能体更智能。但AI智能体并不是本质,AI智能体为什么能实现这些出色的AI体验,能提供各类AI服务和功能,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也是各家实现差异化优势的关键——AI与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现在家家厂商都在说AI OS,到底什么是AI与操作系统的融合?这里我们不妨借助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话来理解这件事,黄仁勋在演讲中曾表达过类似意思:以后AI大模型就是操作系统。▲黄仁勋在联想TechWorld大会上分享关于AI智能体的观点OPPO软件工程事业部总裁唐凯曾在发布会上提到过类似观点,在他看来,AI OS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系统应用AI化(AI for System),第二阶段是系统AI化(System for AI),第三阶段则是AI即系统(AI as System)。AI操作系统实际上在调度的是各类大模型能力,或者说各类AI化的服务。AI就如同操作系统的一个“新的内核”,去感知、决策、调用,调用各类端侧大模型、垂直大模型、互联网大模型、云端大模型,最终实现AI手机的体验。手机的操作系统就像“活了”一样,突然有了生命力。AI就是系统,系统就是AI。荣耀CEO赵明曾在发布会上说,智能体时代下的AI OS,要有大模型驱动的AI内核、智能体驱动的AI交互和开放服务构建的AI生态。这才真正是AI使能的操作系统。各类大模型在手机系统的各个模块中落地生根,改变系统各个模块的运作逻辑,从传统的“刚性”算法到今天AI的“柔性”判断。听起来有些抽象,但这就是当下所有智能手机巨头们都在努力的方向:做好AI OS,最终实现优秀的AI手机体验。这是厂商们所说的系统级个性化AI体验的基础,也是苹果所认定的方向。03.从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到应用生态手机的挑战一个接着一个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做好AI手机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好AI OS,听起来好像是很明确的一件事,但实际上真正把体验做好,其中难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很现实的问题——存储的瓶颈如何解决、算力的瓶颈如何解决、功耗的瓶颈如何突破?如何保证各类模型的高效配合协同、兼顾数据安全?如何保证大模型可以真正准确地理解我们的意图,做出合理的决策?这一切还都是要在手机这样一个体积有限、续航有限、算力有限的设备上实现。荣耀、vivo、OPPO等厂商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优化端侧大模型,让模型在更少的参数量下实现更强性能,比如vivo的蓝心3B最快出词速度可以达到80字/s,内存占用仅1.4GB,而荣耀的3B大模型也将出词速度提升了300%,内存占用下降了1.8GB。当然,这还只是软硬件技术层面的,还有一层隐形挑战,就是AI应用服务生态的建设。即使AI手机本身的框架搭好了,骨架结实了,跑通了,没有真正好的AI服务应用,AI手机的体验也难以做好。芯片层面,我们看到高通联发科的各类AI开发工具、套件密集亮相,联发科的AI智能体化引擎先锋计划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内头部手机厂商;终端层面,OPPO、荣耀、vivo、小米、华为等厂商都在重点加码AI应用服务生态的建设。想做好AI手机,合作共赢几乎成为行业公认的必由之路,连长期处于封闭生态中的苹果也“被迫”接入OpenAI的三方大模型ChatGPT。这就像是一个乐团,不仅要有优秀的指挥和乐手,是否有优秀的曲目来演奏也是整个表演能否打动人心的关键。当然,这不是一家公司或者几家公司可以做好的。整个手机产业,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每个公司,都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04.结语:AI手机,一场硬仗毫无疑问,做好AI手机是一个系统性的事情,绝不是某个单点技术突破就可以一把搞定的,更不是装几个AI App就可以实现的。今天,AI手机的发展逐渐形成AI OS这样的关键,整个行业都在向系统级个性化AI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离真正的AGI更近一步的AI。各路市研机构对AI手机的发展都给予了积极乐观的预测,今年AI手机的出货量占比将达到16%左右,4年之后这一比例将超过一半。AI手机之战,各路厂商的竞争愈发焦灼,技术的比拼愈发深入,不论如何,面对AI手机这场硬仗,每个厂商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掏出十二分的努力,全力以赴。AI手机,输不起。(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智东西】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