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站着凝视海水是无法穿越大海的
原标题:我和 DeepSeek 聊了聊,发现了不被算法推荐控制的方法
文章来源:爱范儿
内容字数:6864字
从信息茧房到主动创造:2024年我的数字生活反思
本文总结了作者2024年在信息获取和内容创作方面的体验与思考,探讨了在信息时代如何避免注意力被浪费,以及如何从信息的被动消费转向主动创造。
信息获取的两种模式及困境
作者的信息获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按时间线浏览关注博主的动态,营造信息茧房,追求平静;二是主动搜索特定信息,利用AI搜索和小红书,但算法推荐干扰了自主选择。虽然表面上作者控制了信息流,但实际上仍然被“新信息”的所驱动,陷入不断刷新的循环,信息并未被有效消化,反而增加了精神负担。
“新”信息的陷阱与焦虑
作者指出,对“新”信息的渴望如同互联网产品利用“触发-行动-奖励-投资”的机制让人上瘾,但“新”本身并不直接带来意义和长久满足,更多时候伴随焦虑。收集的信息碎片化,最终被遗忘,热点从作者身上掠过,没有留下深刻印记。
主动寻找与深度阅读的价值
作者意识到,比起被动接受信息,主动寻找自己喜爱的事物,例如阅读历史书籍《漫长的余生》,能带来更深刻的情感触动和人生体验。这是一种主动接受信息的美好体验,从中体会到在漫长历史中,个人命运和声音的重要性。
AI与创作:消费与创造的抉择
作为编辑和作者,作者体验了众多AI产品,并尝试将AI功能与热点结合,但感到创作中缺乏个人在场和独特生命经验。作者通过采访AI创作者,发现真正的创作源于更漫长的生命体验和对自身热情的坚持。
从消费到创造:摆脱信息茧房的路径
作者与AI的对话引出了“创造而非消费”的结论。作者认为,控制信息流的关键不在于摄入优质信息,而在于产出更多遵从个人经验的优质内容。 只有成为创造者,才能避免被信息异化,真正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拥有更充实的人生。
结语:内在动力与独特性
文章最后呼吁,要摆脱信息碎片的束缚,关注生活,不被外界喧嚣左右,从自身生命经验出发,发出独特的声音,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爱范儿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