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是一个哲学大,预示着新的轴心时代的来临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内容字数:86484字
人工智能:一场哲学的突破与新轴心时代的预兆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哲学意义,特别是生成式AI对人类自身理解的深刻冲击。文章主要观点认为,AI打破了长期以来人类与机器的二元对立,标志着持续近400年的现代性时代的终结,并预示着新的轴心时代的到来。
1. 人工智能的智能性及其对人类认知的挑战
作者认为,将AI仅仅视为工具的观点源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执着。AI的智能性,体现在学习、逻辑理解和抽象能力等方面,虽然与人类略有不同,但同样是智能的一种形式。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智能的定义,并认识到人类只是众多智能体中的一种。
2. AI与人类智能的互补性与差异
AI在信息处理速度和规模上超越人类,能够发现人类难以察觉的模式,从而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然而,人类智能拥有AI尚不具备的维度,例如内在世界和自我反思。作者认为,AI与人类智能的互补,而非竞争,才是未来发展方向。一个基于设备的A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身,实现自我超越。
3. 深度学习系统与旧的人机二分法的突破
深度学习系统与以往的符号AI不同,它具有开放性、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程度的主动性,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深度学习系统能够识别模式、区分真假,这挑战了传统上对人类独特性和智能的定义。AI系统介于旧有的二元对立之间,展现了超越现代逻辑的现实理解方式。
4. 深度学习是否开启了新的轴心时代?
作者对AI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符号能力表示怀疑。AI的智能更多体现在学习和推理上,而非符号操作。深度学习带来的哲学断裂在于其对人类本质和现实的本体论理解方式的转变。作者认为,AI具有开启新轴心时代的潜力,但挑战在于如何构建新的概念框架,以适应和理解AI带来的变化。书写技术曾深刻影响人类对自身的理解,而AI同样有潜力重塑人类对心智、内在性和思考的理解。
5. AI的潜在空间表征及其哲学意义
大型语言模型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高维的潜在空间表征,这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维度的空间架构,决定了AI的可能性。作者认为,如果能够将人类大脑的可能性逻辑与AI的潜在空间相结合,将开启全新的思维和体验方式,这将对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
6. AI与生物学意识的类比及其哲学意义
作者认为,AI系统中的神经过程与人类大脑相似,但并不相同。AI的哲学意义在于重新审视我们对“内在性”和“意向性”的理解。AI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人类大脑和AI是同一件事,而是它们都遵循某些相似的组织原则。AI的吸引力在于其能够创造出人类大脑无法创造的智能系统,这类似于合成生物学对自然的作用。
7. AI与施密特观点的冲突与共生关系
作者认为,AI挑战了施密特对人类与技术二元对立的观点。AI系统超越了旧有的区分,展现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中间地带。作者提倡一种“中间性”视角,以及人类与AI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并非人类对AI的依赖,而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极大拓展,从而实现超越人类本身的认知境界。
8. 人类与AI的共生:通往行星智慧的道路
作者以真菌-树木共生关系为例,阐述了人类与AI共生的可能性。AI可以帮助人类理解自然系统,甚至参与到行星尺度的系统中,从而实现“行星智慧”。这种共生关系,将信息处理和认知过程扩展到人类自身之外,形成一种超越个体认知的整体性。
9. 哲学研发实验室:应对AI时代的挑战
作者呼吁建立哲学研发实验室,促进哲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索AI带来的新可能性。这将有助于产生新的概念框架,应对AI时代带来的哲学挑战,并引导人类与AI走向和谐共生的未来。
联系作者
文章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作者微信:
作者简介:致力成为权威的人工智能科技媒体和前沿科技研究机构